Introduction to Macroeconomics (1) by Dr. Yu Ping, Tsinghua University

01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

如何去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呢?在实际情况中,“经济总量”、“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通常是我们最为关心的几个维度,而各个维度中我们以不同的数量指标来尽可能合适地进行反映。关心财经新闻的同学或许会记得,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刻画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几个维度。

“经济总量”体现了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创造的财富的总值(大家首先应该明确一个基本概念——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的多少取决于其人民生产了多少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印刷了多少流通中的货币,货币仅仅是衡量财富的尺子)。我们通常用GDP和GNP这样耳熟能详的指标对“经济总量”进行反映。GDP意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某段时间内(通常是一个公历年)在国境范围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之和;GNP的概念略有不同,是指一个国家所属的国民在一段时间内创造的总价值。经过对比大家可以看出,GDP强调的是“空间范围”,即但凡在国境之内的生产活动,其创造价值都被核算在内;而GNP强调“属人范围”,只要是该国公民,无论在哪个地域,其收入都被核算在内。举例来说的话,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所创造的财富计入美国的GNP,但不计入美国的GDP,反而计入日本的GDP。至于这两个指标中谁更能真实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状态,就很难一概而论了,具体到某个国家,其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政策导向及文化传统都会让这个问题的结果变得不同。

“通货膨胀率”这五个字本身就是很形象的比喻,“通货”是指一个国家所流通的货币(按照当下的理论更准确来说,是指“信用货币”),“膨胀”这一修辞体现了实际流通的货币数量超过了真正需要的货币的数量。在原因上的确是货币“膨胀”了,但更容易观察到的(或者说大家最关心的)结果却是商品的价格上涨了,因而我们通常用物价上涨的水平来对其进行反映(若对货币数量为什么会“膨胀”感兴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货币数量论公式”和“货币政策”,或是费里德曼的相关理论)。CPI意指“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过挑选一个典型的商品组合(教材中常用“一篮子商品”的说法,曾对笔者造成了长久的困惑),对这个组合内的商品的物价变动情况进行加权平均的计算,得出综合的一段时间内物价上涨(或下跌)情况的百分比。大家可以看出挑选哪些商品进入这个组合,以及每种商品在组合中所占的百分比,都会极大影响计算的结果。在我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调查方案中,CPI的调查内容按用途划分为8个大类,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由于普通居民最关心的实际上是物价情况,因而CPI的统计口径的变更也就更应审慎。

“失业率”顾名思义就是就业情况的一个衡量。但和大家的朴素理解或许不一样的是,这个指标所说的“失业人口”是指有工作条件缺无法获得工作机会的人,也就从定义上排除了小孩、老人和“不能工作者”。为了准确地理解“失业率”,大家至少还要区分“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概念。“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劳动者知识技能达不到工作机会的要求,即工作岗位是小于符合条件的劳动力供给的;而“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寻求工作和转换工作期间的失业现象,就是说工作机会是足够的,只不过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劳动者们和工作机会正在匹配中。

02 GDP的核算口径:“三驾马车”

那么GDP作为基本的经济指标,又是怎么核算的呢?

一般来说其核算有三种方法,这里我们只介绍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核算方法——支出法。任何一笔交易,是一方的收入,同时也是另一方的支出。因此我们通过把该年度所有的支出进行加总,就能知道该年度我们创造了多少价值。用公式表示的话即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C)+总投资(I)+货物和服务净出口(NX)。上述公式一个简单的理解是:一个年度内创造的产品和服务,要么被居民消费掉,要么为了未来增加收入而投入到新的项目中,要么作为出口产品流向了国外。正是因此,“投资、消费和出口”在凯恩斯主义下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三驾马车”,通过调控这三者就能在实质上影响GDP的最终表现。

03 宏观经济的管理工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在得知GDP的核算方法后,作为政府我们又该如何去管理经济表现呢?

一种观点是政府完全不应该干涉市场的运行,因为市场机制是基于人的利己心建立起来的完美的竞争机制,不需要市场主体之外的人干预,市场自己就会把一切调节到最佳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经济会自发地增长。然后经济现实告诉我们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并没有大师的著述中那么完美,他时常会“失灵”,并且自身的调节能力也相当有限。因此,凯恩斯站出来说,政府应该适当地干预经济,通过对需求侧(即上文提到的“三驾马车”)进行管理,来达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一系列行政目标。

而作为政府,通常手握两个强有力的“抓手”得以实现对这三辆马车的驾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再让我们复习一下GDP的核算公式,并加以拓展:

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C)+总投资(I)+货物和服务净出口(NX)=(居民消费+政府购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注意观察和理解拓展之后的公式,我们发现政府既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直接影响总消费(C),也可以调节市场利率(利率可以简单理解为融资成本,或者说资金的“价格”)来影响投资市场。财政政策就是通过财政收入(税收政策的“乘数效应”)和财政支出(一般为“政府购买”)来调整市场的行为;而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来调控货币的供应量,进而影响市场的一些表现。大家在财经新闻中常见的“央行降准”、“MLF”、“SLF”等基本逻辑都是控制市场中流通的货币的数量来影响市场。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远非几行字所能言清,大家若想了解可深入学习“存款创造乘数”和“公开市场操作”等理论。

2 thoughts on “Introduction to Macroeconomics (1) by Dr. Yu Ping, Tsinghua Universit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